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艺术的坚守者

        作者:吴士美2011-09-23 16:55:38 来源:民盟通讯
        一个明媚的春日,朋友送来一张光盘,是几家电视台对民盟盟员,著名青年画家蔡玉水的采访记实,题为《从地狱到天堂》。光盘的到手是那样偶然、幸运、又是那么叫人情不自禁,不知反复播放了多少遍,老伴和我总是呆呆地在那里潜心地读着,我深为玉水的满腔热血,为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炽热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我的心在激荡、在燃烧、在震撼。从那以后老伴和我的谈话无不在围绕玉水这个共同的话题展开。我再也无法自抑、无法忘却、无法平静,就象梦魂萦绕而拂之不去。感情的驱动,年近古稀的我又拿起了笔。

          我不会写诗,更不懂画,但他的那些画跃出了画外,撞击了我的心灵,融入了我的心中。思而不解的是玉水和我的儿子同龄,1985年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一年了,仍像个孩子,还得让爸爸不时提醒他“不要急功近利,要打好坚实基础”,然而这时的玉水早已那样的成熟和深沉,有着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他说:“我的母亲身世很苦,六岁成了孤儿。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姊妹很多。每当母亲伤心落泪的时候,我就跑到他的怀里,发誓一定要为她争气、要报答她。长大后,逐渐了解到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更为惨重的苦难历史,在我的心中祖国母亲和自己的母亲再也难以分开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不断萌发了我要去创作,表现的欲望,才使我走进了《中华百年祭》的创作中。”

          从1985年始,作为山东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的玉水就已开始酝酿民族悲剧性主题的创作。他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毕业作《血腥风雨》就是他这一创作思想的第一次尝试。21岁的那年还是山东艺术学院学生的玉水,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当他看到巨大的中央圆厅里展示的尽是泛滥成灾,麻木的,千篇一律毫无生机的水墨小品时,酷爱中国画的玉水心情十分沉重,他用手一揸一揸地把整个大厅的尺寸量了下来,临走时他立下壮志:总有一天,我要以中华民族的血和自己的血泼在这大厅,让沉睡的画坛惊醒。一年后他开始了《中华百年祭》的创作,在积累了大量的素描、速写和各种水墨写生为《中华百年祭》的创作作准备时,1989年,一场突发的大火,烧毁了他的画室,四年收集的素材和一百多幅组画毁于一旦。象一个登山者在已近山顶时,一场雪崩又使他回到了山脚下。面对唯一幸存的作品,玉水呆呆地坐在画室门口整整半个月。他独自思索:如果你坚持不住了,绘画使你失去了快乐,你就回到现实中去吧!那里有平常人所要的一切,只是没有了理想。在以后五年里,他放弃了年轻人所有的娱乐,闭门创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义无返顾。整整十年,玉水日夜跪倒在苦难的民族母亲面前难以自拔,他已精疲力竭难以支撑,可是他必须坚持到底。积十年个人心血,绘百年中华苦难。当从屏幕上看到玉水的画室满墙、满地尽是一幅幅四、五米高的组画,体力早已透支的玉水已经疲惫不堪,此情此景老伴和我泪水涟涟。《中华百年祭》高近四米,长六十米,描绘了从鸦片战争到二次世界大战一百年间的民族苦难。组画由《1840—鸦片战争》、《1911—悼黄花岗烈士》、《与妻书—林觉民》、《1937—南京大屠杀》、《1937—铁蹄下的孩子》和《1945—人证》六部分组成。是以中国近代史上,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事件为题材的大型著作,在国内引起轰动和广泛关注。被中国美术界誉为“中国‘五四’运动以来,自蒋兆和《流民图》,周思聪、卢沉《矿工图》之后,大型历史人物画创作的第三个里程碑。”他是我国建国以来唯一一位进入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展示作品的青年画家,也是我省第一位进入世界两大拍卖行克利斯蒂、苏富比的画家。他在这个小品、小品画泛滥的时代,选择了史诗,选择了民族的悲剧,选择了舍弃和孤独,选择了百年中国,这是一个博大的胸怀。在民族的地狱般的历史苦难中,他的人格和艺术也在经历着一次炼狱般的升华,在一次次的舍弃和孤独中,他以历史的碑铭挺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玉水说:“我走进苦难深重的历史,不是为了再现,而是想用一腔热血,冲刷掉人们思想中不断滋长的忘却。”

          作为一个外行的观众,玉水的画首先打动我的当然不是绘画的技艺,而是整体的感觉,这种感觉包括气势,氛围及内容的震撼。尤其是画家的崇高境界,博大的胸怀,那颗滚烫的爱国心。我是学历史的且任教三十年,尤其是近百年史,但在我的心中这已经被渐次淡忘的历史,如此巨大而强烈地突如来临,使我日常平淡的精神突然被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玉水成名了,但他没有满足,继《中华百年祭》之后,继续发展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苦难的历史隧道里蜗行摸索了整整十年的他,已心力交瘁,但他没有歇息,而选择了更为艰辛的人文艺术之旅。在印尼和新加坡历经七年之久创作了一批以关注人类命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在海内外产生了 巨大影响,玉水犹如画坛上的一颗新星从东方冉冉升起。

          1995年11月,他飞赴印尼巴厘岛,这里有淳朴的人,有美丽的自然景色,有神秘的宗教气息。这里的一切都是本真的、灿烂的、绚丽的、生气勃勃的。这里对艺术家而言,是一座一尘不染的“金矿”。玉水一头扎进巴厘岛,贪婪地吸吮着这里的文化养分。巴厘的异域风情唤起了他新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他的画又有了新的突破,铁蹄和枪炮变成了鲜花和芳草,鲜血和呼嚎变成了欢乐的舞蹈,苦难的历史变成了迷离的梦想,灰暗的压抑变成了绚丽奔放。最终从地狱式的《中华百年祭》变成了《天堂巴厘岛》。玉水从过去悲剧性历史题材创作的沉重中走了出来,由水墨转向彩墨,由大型历史题材转向现实生活题材,从过去理性思考向多元的审美境界升华。他的作品真正地体现了当代绘画艺术关注社会与生活的人文精神。

          玉水每每完成巨幅作品,都必须付出巨大的投入,甚至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而最难以坚持的是意志和体能,啃两口馒头喝一杯凉水是玉水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经历,为此导致严重的肠胃疾病,他越来越瘦,越来越羸弱,而性格也随着思考的深入,越来越激动,愤世嫉俗,对一切丑的东西横眉冷对,语言和画笔一样犀利深刻,撕开伤口让人看,仿佛是“五四”时代的青年学子,文化斗士。
        玉水曾说过,绘画在今天可以做室内装饰品,可以做礼品送人,也可以做商品卖钱,但作为一个有正义良知的画家要永远记住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绘画去体现和承担。

          我们也许不必为上一代人负责,但我们绝不能不为下一代负责,为他们重塑中华民族精神的根。玉水就是这样一直为理想、信念生活着。在国外有许多地方高薪聘请他,或允诺给家人办绿卡,可他说:“我的一切都是为了艺术,如果一个地方阻碍了我的艺术创作,那么我只有选择离开。反之,如果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那么坐奔驰和骑自行车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理想和现实难免有冲突,回到家乡的玉水很难接受眼下一部分人,把有房有车看作人生的目标的想法,也很难接受“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观念,更难以接受的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生灵的残害。玉水说:人类生存有两端,一端是希望,一端是灾难,你不去燃烧希望,就有人点燃灾难。他说:我不敢说自己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但我愿用笔和墨,用艺术家的良心去点燃哪怕是一点点希望之光。他一直提倡“大美术”的观点,这种“大美术”的观点应该是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玉水要将自己的大情怀、大灵魂融入到他的“大美术”中。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曦林才说:在玉水的画中,无论是《中华百年祭》地狱般的悲剧作品,还是《天堂巴厘岛》的天堂系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反对战争讴歌生命与和平,用色彩和线条来探索人类的灵魂,表达对人类的关爱。

          当我把玉水的故事讲述给我的盟友、文友、歌友以及老年朋友听的时候,他们无不钦佩不已,感动落泪,赞不绝口。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9(s)   11 queries